2)第356章 转型_影帝从高考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并不影响票房的稳步前进。同样选择喜剧题材的还有大鹏、邓超、王宝强、陈思诚等,无论艺术成就上如何,都取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然后就是青春文艺片,首选就是小燕子,一部致青春彻底让情怀成为香饽饽。

  徐静蕾、苏有朋、钟汉良、何炅前赴后继选择用青春片打开市场,都是老江湖算盘打的很精。第一是受众群体恰好是高消费力群体,高度重合让票房更有保障。

  其次青春片可以启用新人,在降低成本上也是一种成功。

  一顿操作猛如虎,国产青春片被冠上“翘课、劈腿、堕胎”的标签,好像每个人的青春不打掉一个孩子都不完整?

  结果彻底凉透!

  再然后就是小众题材,比如陈建兵的一个勺子,聚焦贫穷农村,玩的是黑色幽默。

  票房虽然不咋地,但能拿金马影帝啊。

  孔升见苏泽不说话,继续道:“你发现一个规律没,转型当导演的演员大多是一线演员大咖。”

  “即便是何炯这样的非专业演员,也是主持界的顶流,这些人想要转型本来就有成熟的条件。”

  “有钱、有人脉、有背景、有渠道……”

  “最重要是有粉丝观众愿意买单!”

  苏泽点点头,从赵薇、徐征、邓超等的例子来看,转型导演的多是娱乐圈里的中生代艺人,在原有领域已颇有建树,却苦于难以突破瓶颈。

  演员年龄到达尴尬之时,受到市场小花小肉的冲击,加之观众的口味往仙侠、奇幻等类型偏移,别看风光无限,背后甚至可能连合适剧本都找不到。

  与其守株待兔等死,还不如自己当导演寻求突破。不但能升级身份,还能拓宽演艺事业版图。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当然也有纯粹是为了话语权的案例,比如王宝强在谈到自己转型当导演的原因就是感觉在片场演员就是孙猴子,再大牌也蹦不出导演的手掌心。

  “现在你还年轻,还没达到事业瓶颈期。”孔升语重心长道:“再过十年就会明白那种不上不下的感觉。”

  “更何况从投资方和发行商的角度来看,比起扶植新导演,与明星导演合作的风险更低。明星自身的人气所引发的话题及市场号召力,远比一个年轻导演来得更强。”

  “很多时候不是演员自己非要当导演,而是被逼无奈懂吗?”

  苏泽当然明白,都是资本惹的祸。

  演员当导演频频创下的票房奇迹,让各路资本关注到明星身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电影公司不再有耐心去培养新导演,而是一步到位邀请明星当导演,置质量与口碑于不顾。

  和ip改编一样,市场总是在走捷径。赚快钱,消费粉丝,杀鸡取卵不香吗?

  以后?

  你演员口碑崩了管我什么事?

  想起当年冯晓刚凭借《老炮儿》取得影帝之时曾调侃的一句话:

  现在太多演员当导演,逼的我只能转型当演员了。

  “当然也不是不能当,尤其是你。”孔升再次拍拍苏泽肩膀,鼓励道:“你本身就是资本,投资眼光很准,现在我看金泽就是往发行上走对不对?”

  请收藏:https://m.2022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