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二章皇上率领御驾亲征战战失利偃旗息鼓(1)_隋炀帝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想听庾质再说下去,脸上的三分不悦已变为七分愠怒,“你既然不想随驾前往,那你就留在涿郡吧。如果没什么事禀奏,你可以走了。”

  庾质悻悻地退出宫来。他想不明白,皇上对自己所说的道理置若罔闻。只要皇上不御驾亲征,军队的行动就会迅速灵活得多,获胜的希望就会更大一些。兵贵神速呀!既然对庾质的话听不进去,又何苦把我千里迢迢从合水召来涿郡!我庾质父子自开皇文帝时侍奉朝廷至今,忠心耿耿,天地可鉴。一言一行全为国家社稷,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吗?

  庾质的父亲叫庾季才,善观天象,预言天时人事大都应验,在梁、周朝廷大名鼎鼎。文帝杨坚为周室丞相时,曾于深夜密召庾季才,请教他代周称帝的前景,庾季才说:

  “天道精微,难可意察,以人事预,符兆已定。季才即使说不行,杨公难道还会弃去做隐士吗?”

  几句话很含蓄地暗示了杨坚称帝是大势所趋。而庾质观察天时人事,不在其父之下,却是怀才不遇,始终没有得到皇上的信任。

  庾质说出兵可以克敌,说的是天象,这对杨广当然是吉兆。但要旗开得胜,大功告成,还要有神灵的护佑。于是,他先在临朔怀荒殿斋戒之后,又在桑干河南岸设坛祭祀战神,在临朔南祭祀先帝,在蓟城北祭祀了马神。

  至此,征伐高丽的一切准备全部就绪,杨广在临朔宫升殿亲授节度:征讨大军共编为二十四军,每军各设大将、副将一名;每军有骑兵四十团,每团十队,每队一百人;步兵八十队,分为四团,每团各设偏将一人。每团士兵的铠胄、缨拂、旗幡颜色统一,与其它团都有区别。

  每军还设受降使者一人,承诏慰抚高丽降者,不受大将节制。在杨广看来,区区高丽,只要见到百万重兵云集城下,必定畏威而降,所以先设受降使者,专司高丽君臣投降事宜。其余随军辎重散兵也编为四团,由步兵掩护前进。军队的前进、停止或设营,都规定了一定的号令。

  杨广诏令,每天遣一军出发,前后相距四十里,连营渐进。涿郡通向辽东的大路上,大隋军队首尾相继,鼓角相闻,旌旗漫卷,绵延九百六十里。二十四军之后,是大业皇帝杨广率领的天子六军,前后八十里。这样,征伐高丽的大隋军队共有三十军,前后相续达一千四十里。诸军都有长一尺五寸,宽二寸的帛带,上面题写着各军番号,作为标记。

  皇上征营中的十二卫,以及三台、五省、九寺等部衙门,都分属内外前后左右六军,使用所属军队番号,不得用原台省名称。上至王公,下到兵丁夫役,均有帛带缝在衣领,上写番号、姓名,称为“军记带”。每军发给数百面幡旗,军士因公离营,必须手执

  请收藏:https://m.2022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