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330章民生改革_海上马车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银海。

  这里,渠道纵横整然有序,井井盐田银交闪闪,高压电线凌空飞架,水泵房池星罗棋布,制盐机械转动轰鸣,处处呈现一派生产繁忙的景象,由于这里受气压和环流的影响,使这里长年烈日当空,有充分的光热进行盐业生产。

  涨潮时,海水从纳潮口闸流入储水湖,通过扬水站,再流过初、中、高级蒸发池,海水浓度便逐级升高,成了人们平常讲的卤水,卤水进入结晶区,就在那里饱和结晶。

  每天下午盐农们便提着竹筐忙着收盐,手持铁铲铲起一道道雪白的盐花,然后用令一头的铲刀将其迅速地捣碎,然后送到推车上,运到池畔,堆成一座座连绵不绝的小银山。

  而在附近的海边,沙滩平缓绵延十里,沙质洁白松软。西边的珊瑚礁、东边的山岭犹如天生地设的屏障,挡住了吹来的风,冲来的浪,使这里的新月形的海湾,水面如镜。

  司光明不由得开始陶醉,动不动级冒出来几句诗词,旁边的王宸顿时翻翻白眼,急忙让他打住。

  “司大人,主意场合”

  司光明干咳了一声,连忙致歉,随着王宸到处打听着盐场的消息。由于他们衣着光鲜,附近的盐农们都以为他们是来买盐的,对他们都很客气,不疑有他。

  扬州府之所以成为帝国的食用盐的主要贡献区,主要就是因为海盐的广泛应用所致。

  而海盐制取的方法简单而经济,其中海盐利用晒盐较以前的煎盐而言,生产工序简化,成本降低,产量大又省工时,经济价值十分明显,滩晒亦有多种制卤方式:或掘滩晒盐,或纳潮晒盐,二者取卤方式不同,但晒盐工艺无异。盐区海潮濒繁涨落,滞留海水,蒸发浓缩,渗入地下,日久,卤水储量增大,盐民则在近海滩地掘井取卤,甚为便利。纳潮制卤则须整地开沟,引纳潮水,卤水饱和后方能灌池结晶。

  虽然晒场已兴起,但由于传统的影响,煮煎盐的劳作方式仍然散见于一些盐场灶地。

  明朝中后叶,扬州府的海盐生产已广泛采用晒盐法,但其生产规模小,工具设备简陋,生产者之间只有简单的协作,一直停留在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状态,这是因为由于煮煎产盐之法流传时间特别长,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难以当即取消,况且开滩晒盐需要一次性投入较大成本,并非所有灶户皆能一步到位,所以在晒盐法普及之后,传统的煎盐工艺依然保留下来,而且在阴雨季节,滩晒无法进行,很多灶户继续煎盐,扬州府有的县境内约有煮盐工棚190多间,盐灶300多副,约有600多户人家常年或农闲时煮盐,县西部有个盐灶坡村,就是因煮盐而得名。

  进入中华帝国时代,政府鼓励大规模制盐,随着晒盐逐渐推广和整合,神武三年以后,

  请收藏:https://m.2022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