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94章 大结局 二_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内部经济的“自由化”——德国在纳粹党上台后,就开始建立起一套私有资本和计划经济相结合的经济体制。这套体制在30年代、40年代的确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帮助德国摆脱经济危机,还能集中资源备战。

  但是在战后成立雅利安合众国的过程中,这套体制却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是各邦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各邦国在经济制度上都模仿德国)限制了统一的雅利安大市场的形成。同时也造成了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两大顽疾。

  所以在希特勒换上严重的帕金森氏综合症后,帮助他执政的鲁道夫.赫斯、赫尔曼.戈林和阿尔贝特.施佩尔就开始着手进行经济改革。逐步取消了雅利安合众国内部各种不合理的管制,同时缩小了各邦国政府干预经济的权力——不得不缩小,否则就不会有邦国一体化,连关税和货币同盟都将流于形式,这样雅利安一统就是虚假的表面现象。

  而目的在于加强统一的邦国经济一体化和自由化(只能自由化,否则各邦国就会为了制订内贸计划发生严重冲突)政策在执行起来之后,又大幅增加了雅利安合众国的经济活力和效率,同时打破管制和行政垄断又促进了投资。

  而放开人员流动(主要是斯拉夫人向西流动),又大大促进了以德法为龙头的西欧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汇聚本身就会产生巨大的需求和生产力。

  之前希特勒阻止斯拉夫人大量涌入西欧,表面上看是保护了德国人和法国人的就业,但同时也让法德两国,特别是德国无法获得充足的劳动力和技术人才。而人口的“不足”,又限制了超级大城市和都会区的形成,使得西欧经济无法充分享受到人口聚集产生的红利。

  所以在赫斯等人取消了各种限制之后,雅利安合众国的经济就开始了新一轮的腾飞。

  巨大而统一的市场,开始发挥出可怕的威力!

  与此同时,原本拥有全世界最大统一市场的美国经济,却开始饱受市场狭小之苦了。

  当然了,美国的“狭小”并不是真正的“狭小”,世界第二大市场的地位总是有的。

  但是享受惯了世界第一市场的美国大公司和工人阶级,却很难忍受世界第二的狭小。因为原本的美国大公司主要的国际竞争力就来源于本土大市场——有了第一大市场的支持,美国公司投资在技术和新产品开发上的费用,就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承担,所以美国公司更容易获得规模效应。同时也可以立足美国,开拓海外,将美国大市场带来的规模效应溢出到国际市场,为美国公司赢得更多的利润。有了足够的收益,美国公司才能支付给劳动者比较高的报酬,而高报酬又进一步刺激了美国的国内市场发展,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可是现在,一个比美国市场更大得多的雅利安统一市场的出现,让欧洲的大公司获得了比美国公司更大的规模效应。同时,印度、中东、非洲大部等市场对雅利安合众国的敞开(这些市场也接受美国商品,但是设置了较高的税率和非关税壁垒),又让欧洲公司取得了额外的规模优势。

  因此在号称自由的中南美洲市场(不包括新阿斯巴尼亚)和美欧(雅利安)商品可以享受同等待遇的罗马、新阿斯巴尼亚市场上,没有规模优势的美国产品在过去十多年中也节节败退。

  最终美国商品几乎龟缩到了本土,原本庞大的市场也就显得狭窄了。

  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比如收藏:.手机版网址:m.

  请收藏:https://m.2022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