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八章 缅北第一...狠人_双城帝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番拉锯,硬是把缅甸的军队给顶了回去,但战乱却没有就此终止下来。

  这些情况都是大宋驻暹罗的宣抚使杨继盛,收集整理飞递到京的。陆正冕看着邸抄上的人名总觉得眼熟,但似乎就在眼前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正冥思苦想之际,陆博思开口说道:“所以正冕,你此去暹罗一定要多加小心....”。

  父亲的一番关心,一下子就打断了陆正冕的思路,他下意识的问了句:“这个莽应龙骚扰暹罗,与我大宋何干?难道他还想学学织田信长不成?”。

  “两回事,织田只是一时的暴躁,骨子里还是畏惧大宋的,而....”。见儿子一副无知者无畏的样子,陆博思捋了捋胡子,决定好好给他“科普”一番。

  当年四方底定,岳先生将蒙元残余逐到漠北后,就开始大力发展海军,还对着地图上位于南海西端的马六甲海峡,画了一个圈圈,指定在这里设置基地。可基地建成后军事上的作用倒没怎么发挥,毕竟大宋海军直到现在,那也是是吊打一切的存在,但其经济价值却相当的可观,抽取的过境厘金,相当的丰厚!

  但时间一场问题也就凸显了出来,利益虽然巨大但花费同样也不在少数,岳先生当年一再强调的什么“军事桥头堡”、“据敌于国门之外”,现实是守了近百年,连个“鬼”影子都没看到,挣得那点子厘金全花在来回的路费上了。也难怪,那个时候的欧洲,正好处于“黎明前的黑暗”中,跟他们一比大宋就是货真价实的“天堂”了。

  于是年深日久武备松弛,人员、设施不断裁减。大宋不觉间也走上了汉唐弃守西域的老路,鞭长莫及啊!其实就是骨子里时日承平,集体性的缺乏战略眼光和危机意识。不信你看看郑和七次下西洋就是最好的例子,有收益又怎么样,一动不如一静钱在哪里搞不到,何必舍近求远呢!

  这样一来二去的,马六甲基地终于在一百年前被废弃了,但帝国的面子还是要保存的,于是想来想去大家都觉得暹罗还是不错的,就将从马六甲裁撤的一部分人马,安置在了这里划定驻扎基地,以暹罗宣抚使为最高长官。时至今日这个宣抚使基本上也就负责一些外交、通商的事宜,军力上也仅象征性的驻有一个连的守备部队。

  但现在情况又有所不同了,在杨继盛的报告里面,由于马六甲基地的废弃,那里的局面变得日益的复杂了起来。一开始大食人循着祖上的老路,重新又频繁往来于其间,渐渐的佛朗机人(葡萄牙、西班牙)开始多了起来,陆续又有红毛夷(荷兰),最近又发现了名叫英皆利的夷人,皆是金毛碧眼望之犹若“罗刹”。

  这些夷人开始时打着贸易的旗号,但站稳脚跟后,就迅速的开始插手当地的事务,挑动各方土著纷争不断。而莽应龙就是在得到一群自称是“葡萄牙”的佛郎机人帮助,才实力大增开始对外用兵的,而且不知受了这些葡萄牙人什么蛊惑,对宋人由友好转为相当的仇视,先后下达了三道禁令,将大批的宋人驱逐出境,期间枉死者不在少数。

  陆正冕闻听此言,想起他那个时空东南亚华人的遭遇,不仅勃然大怒,狠狠的一拍桌子道:“奶奶的,又跟我宋人来这一套,这回不把丫痔疮打出来,他就不配叫马应龙!”。

  陆博思闻言一愣:“唔...,是莽应龙!这个...马应龙是谁啊?”。

  请收藏:https://m.2022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